甘肃稀土205车间荣获北方稀土“工人先锋号” 以卓越业绩彰显先锋本色
时间:2025-07-31
来源:
作者:
查看: 次
近日,甘肃稀土205车间凭借卓越的生产业绩、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,被授予北方稀土“工人先锋号”荣誉称号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车间全体职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他们立足岗位、拼搏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。
205车间作为甘肃稀土抛光粉生产的核心力量,现有在册职工46人,其中本科学历9人、大专19人,技师6人、高级工18人,技能人员占比达71%,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合理、技能水平过硬的年轻化队伍。车间按生产工序划分为前处理工段(负责抛光粉前驱体的氟化、球磨、烘干、煅烧)和后处理工段(负责粉体分级、混料、包装),可生产五个系列36种主要规格型号产品,具备年产8000吨稀土抛光粉的生产能力,是国内主要的稀土抛光材料生产研发基地之一。 其生产的“熊猫牌”稀土抛光粉,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。
205车间始终围绕公司生产经营、技术创新等核心任务,以党建为引领,积极开展“党员先锋岗”“技术攻关小组”等特色活动,形成了“以党建促工作,用工作成果检验党建成效”的良好局面。车间以“创一流工作、一流服务、一流业绩”为目标,在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团队的智慧与汗水。从操作流程的持续优化到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,从生产细节的精心打磨到创新方法的积极探索,全体成员发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奉献”的精神,在安全生产、技术创新、节能减排等领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
在生产业绩方面,205车间2024年表现尤为突出。全年超额完成生产计划,较2023年产量增长58%,创历史新高;人均产能从2020年的47.91吨/人跃升至169.87吨/人,增幅达3.5倍,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一场“效率革命”。
这场革命始于氟化系统的“精雕细琢”,技术团队反复试验,优化加料流程、氟化温度等5项关键参数,将板框压滤物料占比从43%提升至48%,直接推动闪蒸烘干产能增幅77%。在后续环节,“煅烧装锅量化称重法”确保焙烧料质量稳定,使气流磨产能提升150%,分级合格率达100%,稳居行业前列。效率提升同步带来成本优化,通过全流程成本管控,抛光粉加工成本从2020年至2024年降幅67.65%,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。
“产量上去了,质量和安全绝不能松劲。”这是205车间的铁律。在质量管理上,车间构建了“从原料到成品”的全流程追溯体系,通过班前会质量预警、班后会问题复盘,强化“上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”的协同理念。车间成立QC小组,针对产品出现的质量波动问题,通过优化工艺参数,加强过程控制,引入更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,成功地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。2024年,车间产品一次合格率100%,客户投诉率为0,延续了“质量信得过”的口碑。
安全环保方面,车间推行“隐患随手拍”“安全三分钟” 等创新举措,连续3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;环保设施开动率100%,通过实际行动践行“绿色生产”理念。
205车间的“先锋本色”,更体现在持续创新的魄力上。车间用氢氟酸湿法氟化工艺取代传统干法,解决了产品氟化不均的行业难题,实现粉体物相、晶粒尺寸精准可控,推动739系列年产量翻倍至2000吨,GF-1系列从700吨增至1300吨。在高端领域,车间与稀土研究所合作开发的TFT抛光粉,填补了甘肃省在该领域的空白。这款产品以“抛光速度快、不伤玻璃”的优势,年销量超200吨,创收300万元,相关研究获2023年度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此外,小口径软材质光学玻璃用抛光粉的成功量产,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矩阵,为智能终端、光通信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。这些创新并非偶然,车间将“小改小革”纳入日常管理,2024年通过优化氟化、烘干等工序,实现每吨产品节电224kWh、节气43m³,年省成本150余万元,相关成果获北方稀土员工自主改善一等奖。
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是205车间不断突破的重要支撑。车间实施“师带徒”培养机制,为每位新入职职工配备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导师,签订培养协议,明确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。在日常工作中,车间还经常组织技术交流研讨会、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,营造出“比学赶超”的浓厚氛围,让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活力。
荣获北方稀土“工人先锋号”后,205车间全体职工备受鼓舞。车间表示,将以此次荣誉为新的起点,心怀感恩、不负嘱托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实的举措投身未来工作,让“工人先锋号”的旗帜在岗位上永远飘扬,为甘肃稀土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