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中国稀土供给侧改革的思考
 
作者:瑞道稀土… 文章来源:中国稀土在线 点击数:3003 更新时间:2016-10-12 9:20:17

    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供给侧改革已成为经济新增长重要的环节。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方针、政策、措施、要求已一年有余。稀土产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只是一个小行业,但涉及面广,搞好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。稀土供给侧改革一年多年来却未见明显效果。产能极大过剩,库存(特别轻稀土)仍然很大,致使整个行业下滑。生产企业不堪重负,市场价格依然低迷,产品出口不见增长。虽然在钕铁硼等少数应用产品有增长趋势,但大多数应用产品量减价低。稀土供给侧改革究竟如何进行,笔者提出以下思考。


    去产能是稀土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

  稀土市场低迷,价格连续下行,根源在于产能过大。供给与需求长时间无法平衡,供大于求,价格低下,市场疲软,迫使稀土价格再次背离价值。从2011年的价格高过价值,在不到5年内,价值低于价格,镧铈氧化物真是到了卖白菜价的地步,这是很痛心的事。据不完全估计,目前全国稀土分离实际能力可达70万吨左右。主要集中在六大集团之中,与实际需求相比高出三倍以上。

  历史上,中国稀土最大内外需量不过17万吨年。近几年,由于国际经济增长缓慢,曾经的配额出口带来的负作用,外销稀土量不足最高出口年份的60%。由于2011年春天至秋季的价格过快上涨 ,造成的内需减少。应用稀土面广量大的钢铁,铸造、玻璃陶瓷、发光、有色等领域,为降成本,少用或不用;以其它材料,代用稀土,使稀土直接内需也大幅下降。中国稀土已到了不是不够用怎么办?而是用不完怎么办的时刻。因此,去产能已是稀土行业刻不容缓的时候。

 去产能,不可采用一刀切,或均摊减产指标方式。而要以市场决定稀土资源配置的原则。对于技术先进,环保优良,产品质量好,生产成本低,效益好的企业,应采取优先获得原料采购权。对于技术落后,环保差,质量差,成本偏高,长期亏损,特别是国有企业,应该坚决地限制或暂停其采购稀土原料。甚至责令其退出稀土行业。去产能,应采取公平、公正、合理规章。民营企业中本来规模不大,但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该予以生存环境。对此类企业的评审,应该由各级稀土行业协会逐级评审,上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核准。

  去产能,要敢于对稀土大集团,国有大企业亮剑。像钢铁、煤炭、水泥等行业那样,采取果断措施。对于原非稀土行业,本行业都没搞好,而是在利益驱动之下介入稀土行业,推动了稀土产能造成明显过剩;而且三年以上连续亏损的企业,应安排在去产能首先解决范围内。因为它们是花国家钱、纳税人的血汗盲目扩产能。它们亏损的是国家的钱、纳税人血汗钱,没有任何保护的理由。非此,不能体现供给侧改革中的公平性。

  稀土市场粥少僧多,采用平均方法,让大家都吃饱是不可行的。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”。去掉若干大而落后的大稀土企业,将现有产能减去50%。要比家家都减产,人人吃不饱要好办的多。问题集中解决要比分散解决好办的多。要坚持严格禁止再建、扩建任何规模的稀土分离生产线。既使有特殊需要(如独居石提核原料),也要严格审核,尽可能使用产能多余的生产设备,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再发生。

去产能,应从源头抓起。抓稀土矿山去产能产量,抓坚决打击私挖滥采,抓从国外偷运矿砂、精矿,和未经许可购买走私外矿。坚决打击那些不顾环保,严重污染的小型分离企业的存在,或段落性分离稀土料液;和未经许可的以回收稀土为名,行分离稀土精矿为实的违法行为。上下联动,齐心协力,坚决把中国稀土行业过大的产能压下去,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的良好市场环境。
    

去库存要靠市场 特别是拉动内需市场


 中国稀土滞销的库存量究竟多大, 至今未有一个准确实在的数字。所谓积压的稀土,主要轻稀土为主,和部分用量不大或尚无开发出大用量的中重稀土元素。当然钇也在内。笔者粗略作一些估算 ,总积压大约在四十万吨左右。包括企业,中间商和国储存量。大量库存形成原因:1、产量大于需求,2、一度价格飙升刺激生产 ,3、价格因素造成稀土应用减少或其它元素代用 4、近年来稀土永磁对镨钕元素需求增大而造成镧铈大量过剩。5、外销减少。
五年多来,钕铁硼成为稀土市场内外的主力军。当其市场价格利润较高时,镨钕价格也随之上扬。现在已不再是2011~2012年间,分离企业只要卖出镨钕即可有利可赚,无所谓其它元素有无利润的时期。现在镧铈卖不出去,企业则必亏损。继续追赶钕铁硼市场热的浪潮。不顾其它(主要镧铈)积压,也是当前稀土市场面临一个现实问题。当然,近年来铈铁硼的出现可以减少镨钕的用量。但对于高端永磁需求、铈铁硼尚有待深入研究。减少镨钕用量,也是一种倒逼镧铈去库存的方法。

关于收储能否去库存?

  笔者认为,在当前轻稀土积压量十分大情况下,收储政策,只能是将企业库存转换为国家或商业库存。并不能从根本上去库存。市场上关于收储信息,成了短时间稀土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。已经过去的几轮国储,成了国有稀土大企业转嫁资金困难的杠杆,不去掉这种杠杆,去库存仍然没有实效。因此,如果要国储,应该只收储未来有重要用途的中重稀土,而轻稀土应以扩大应用去解决库存问题。
   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,应该是大力抓推广应用促内需增长。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供需平衡,促稀土健康持续发展。多年来,稀土主管部门大部分精力放在稀土行业生产、矿山环保等方面。而推广应用,特别是高端应用成为短板。不论应用面,高新技术方面,都无明显大的突破。十年来国家花在稀土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少,但收效并不显著。尤其在稀土元素平衡应用方面,传统应用没抓住,新的领域没开辟出来。重复性低挡产品上马不少,应用量增加与产能增加不成比例。这些矛盾如不解决,去库存依然困难重重。
    去库存,抓推广应用,突破口在于抓轻稀土应用。在传统行业中,当前稀土价格,已完全为应用企业可以接受的。一般稀土应用量,占材料总量在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之间。只要价格不出现大的波动,应该为应用企业所欢迎。稀土钢应用,研究成功的钢种甚多,但应用量却在下降。铸造行业中球铁应用,这几年也在下降。在一些民用铸件中,国家应有干预,如险井盖、下水管道方面,采用铁球完全可以列入建筑和道路施工设计规范。我国铝产量已达5000万吨,今后每年将再以增加500万吨发展。如果在铝合金中有20~30%采用稀土变质,每年消耗轻稀土则可观。至于在铜镁锌铅等其它有色金属中,如果加大推广应用,则也是福音。至于在玻璃、陶瓷、塑料、橡胶、油漆、涂料、农业、医卫、化工中,部有很大应用空间。如果对汽车尾气催化方面,从环保、交管方面,进行强制性措施,按期更换尾气净化器。全国各类机动车,应用轻稀土量则可以至少增加很多。其它在水产养殖、农业、纺织印染、皮毛鞣革、诸多方面,原来都有成熟应用成果,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。如在光伏发电方面,突破稀土应用,预计也会成为应用大户。当然在环保、水处理等方面,稀土应用也有广泛前景。总之将推广应用搞好了。去库存去产能就迎刃而解。也只有应用量大了、市场才活跃起来,才能实现有效供给。
    中国稀土如何补短板
   中国稀土虽然资源第一、产量第一、应用第一、出口第一、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、制约了有效供给。
  

  1、稀土主管部门制定规章,缺乏对稀土实际状况分析研究

曾因限制出口的配额制度和增收关税,而在WTO败诉。以生产能力为标准的准入制,无形中推动产能增大。对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如生产计划指标分配,不符合按市场配置资源原则。实际形成保护国企中落后产能等情况,造成稀土企业国进民退现象,挫伤了稀土民企积极性。有些民企为国企并入后,民企业主卖掉股份,丢下包袱一走了之。
 

   2、在应用产品方面中低端多,高端技术含量产品少

特別是一些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,如电池、尾气净化、抛光材料、电子产品等方面,多年来没有大突破。既使在传统应用行业中,如钢铁、铸造、有色金属、化工应用方面仍然差距显著,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。现在许多大专院校,科研院所。稀土应用产品开发研究,多有重复。为何不能有一恰当机制,使之联合攻关克难,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。此工作,完全可以交由行业协会和稀土学会组织实施。牵线搭桥,形成合力,产学研结合,国家给予资金投入。

  3、调结构转型升级,促进应用领域在新常态下新发展

 近年来,国内也出现一批应用上有创新发展的成果。如四川成都高新区内,在电光源,玻璃、催化剂、稀土永磁、水净化等方面有创新型应用,效果甚好。包钢稀土研究院,在塑料热稳定剂、镁铝合金、磁材等方面也有新突破。有关方面可以举办此方面的参观交流、经验介绍。采用市场经济手段,将这些创新技术工艺广泛推广、替代应用领域中落后技术。形成更大范围内中国稀土应用产品更新换代,使有效供给产生更大效益并走向世界。

    4、中国稀土,至今未有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,调控机制

这也是稀土价格长期波动大,价格与价值经常跳出规律的原因,也是中国稀土短板之一。放活市场的同时,对价格要有同行议价、最低保护价的协调办法。行业协会应赋有这种权力,至少要有最低市场价的规定,使市场活而不乱。让中国稀土回归合理价格区间。

5、稀土产业环保还有待提高

 六年来,稀土环保方面取得一定成绩,但离国际标准尚有不少差距。无论矿山治污,分离企业水排放,固体废弃物处理,火法冶炼烟尘排放等方面,还有待进一步提高, 这是中国稀土长远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可否采取一些措施,如分离厂固体废弃物,集中由专业从事废物处理的环保企业,统一收回变废为宝。废水处理,可否效仿包头华美稀土公司的有效处理方法,以回收出来的产品利润,补水处理费用。当然,要从根本上解决放射性问题,就严格规定,只许销售已先提出钍等放射元素的精矿。避免生产中的放射性污染使稀土行业真正进入绿色环保行列。

 总之,稀土行业供给侧改革,抓好推广应用,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,实现有效供给,保障供需平衡。下大力气坚决去产能、去库存,修补短板,才能保持稀土健康持续发展。

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 
通信地址:甘肃省白银市42支局  邮政编码:730922  公司网址:http://www.gsre.com  电子信箱:re@gsre.com  
电话:86-0943-8822618(综合办公室)   传真: 86-0943-8822883 8821992 
版权所有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陇ICP备17000758号-5   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127号